6月7日,記者從成都市政府新聞辦獲悉,《成都會展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日前出臺,首次將會展業納入“十二五”重點專項規劃。根據《規劃》,成都將重點發展會議、展覽、節慶三大會展業態,到2015年把成都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會展之都”。
據成都市博覽局局長陳琳介紹,會展業是一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晴雨表”,也代表著一座城市的發展水平。2010年,成都共舉辦會展業項目382個,平均每天舉辦1.05個。近年來,如2013年《財富》全球論壇、首次在中國舉行的第21屆國際木偶節和第九次世界生物材料大會等相繼選擇在成都舉辦,這凸顯出成都的經濟水平、國際化水平快速提升的同時,國際影響力越來越高。
為進一步提升成都會展業發展水平和國際化影響力,成都市出臺《規劃》,提出了到2015年實現把成都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會展之都”的目標。據陳琳介紹,按照《規劃》發展目標,到2015年,會展業直接收入達到100億元,間接收入達到800億元,年舉辦會展項目500個以上,形成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成都國際汽車展覽會、成都國際家具工業展覽會、中國國際軟件合作洽談會、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等10個以上,在全國乃至國際上有影響力的會展品牌會展品牌。到2015年,全市會展場館室內展覽面積將達到30萬平方米以上,將引進3至5家國內外知名會展企業落戶或設立分支機構。
構建兩大會展功能區
據陳琳介紹,“十二五”時期,成都會展業將按照會展業發展布局,構建會展核心功能區和會展特色功能區兩大功能區。
按照《規劃》明確的布局思路,成都會展業核心功能區將以中心城區和天府新城所在區域為重點,以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城南世紀城會展綜合體、城西會展綜合體等為主要載體,重點發展大型國際會議、高端論壇、專業展覽和特色節慶,推動會展企業集聚,打造成為會展場館設施先進、市場主體競爭力強勁、配套服務完善的會展核心區域。
成都會展業特色功能區將以龍泉驛區、溫江區、都江堰市、郫縣等區域為重點,依托龍門山、龍泉山、都江堰市的旅游、文化、生態、交通等資源和優勢,推動會展業與旅游、文化、體育運動和健康等產業融合發展。
培育會展品牌、培育市場主體、優化城市會展功能
《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成都將在已形成的會議、展覽、節慶三大業態齊頭并進的“大會展”發展格局基礎上,著重從培育會展品牌、培育市場主體、優化城市會展功能等方面提升成都會展業國際影響力。
據陳琳介紹,“十二五”期間,成都將積極申辦全球氣候友好技術大會、世界核工程大會等科技領域的高端會議,積極創辦金融、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會獎旅游(會展及獎勵旅游)等現代服務業領域的會議,形成一批能夠展現城市形象、具有成都特色、帶動城市發展的會展品牌。此外,成都將培育規模大、影響力強的消費類展覽,力爭建設成為我國大型消費類展覽的重要集聚區,還將打造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中國國際美食旅游節等在國際國內具有影響力的節慶品牌。到2015年,初步建成中國西部休閑節慶之都。
根據《規劃》,成都將積極培育會展業市場主體,提升會展企業的國際化和專業化水平和總體實力。成都將扶持和引導本地會展企業組建綜合性大型會展企業集團,引導和支持實力較強的本地大型會展企業外向型發展,引進德國漢諾威(中國)展覽公司、英國勵展(中國)公司等國內外知名會展公司來蓉設立機構,帶動全市會展企業發展壯大。
據陳琳介紹,成都將優化城市會展功能,打造全國一流的會展硬件設施。如,成都將加快城南世紀城會展綜合體建設,規劃建設大型停車場、星級酒店、餐飲供應中心等配套設施,增強其承辦國際會展的服務功能,并將加快新世紀環球中心、新世紀當代藝術中心建設。此外,成都還將加快城西會議綜合體建設,形成新的會展副中心。
為提高成都會展業的國際化水平,《規劃》還提出,成都將加強與國際友城、駐華商協會、駐蓉領事館、駐蓉商協會在會展業方面開展城市交流和項目合作,推動與德國慕尼黑等國際會展名城結為“會展姊妹城”。
此外,《規劃》還從強化組織保障、完善政策制度、推進信息化建設、建立統計體系、加強理論研究、優化城市環境等方面提出了系列保障措施,助推成都會展業發展提升國際影響力。
來源:中國日報四川記者站 (記者 李渝 彭超)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