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宗選慰問湄余公路工地遭遇雪凝冰凍的山西籍農民工。 王齡攝
寄語中國工會十六大
中國工會十六大勝利召開,開啟凝聚工人階級正能量、共筑中華民族中國夢新征程。
余慶縣農民工王廷祿2007年在山西大同市打工時,被煤礦頂板砸傷致殘,法院判決賠償王廷祿25.42萬元,煤礦政策性關閉卻使賠付不能執行。余慶總工會多方為王廷祿聯系維權渠道,致函山西省維權站,致信省長信箱,登報反映維權。2010年6月,王廷祿終于領到25.42萬元賠償金。
余慶縣總工會像這樣的跨省維權事例不勝枚舉,農民工都能如數家珍。這些事例折射工會維權有聲有色、卓有成效,歸功于黨組書記、副主席吳宗選同志創造的全國第一個工會維權的人大議案、貴州第一家工會網站、貴州第一次工會理論進黨校、貴州第一批縣級困難職工幫扶中心。
一條議案給5萬農民工披上“護身符”
2006年2月,余慶縣人大代表吳宗選提出《建立農民工維權管理機制的議案》,大會主席團表決一致同意立案。
議案引起縣政府高度重視,制定《余慶縣農民工維權服務實施意見》,隨后建起農民工維權服務的聯席會議制度、工資支付保障金和安全保證金制度、救助保障機制、社會保險等配套制度,給全縣5萬名農民工添了個“護身符”。
這項從工會角度提的議案促成了從源頭建立農民工維權長效機制,在全國尚屬首例。
議案促成出臺的制度給工會維權提供了“尚方寶劍”,余慶縣總工會為農民工維權如虎添翼。
2010年,貴州省疾控中心對施秉縣恒盛有限公司工人檢查職業病,余慶籍農民工有16人患矽肺病。患四級傷殘的5人因補償標準未達成一致而未領取賠償金。吳宗選率兩名副主席赴恒盛有限公司調查余慶籍農民工患矽肺病情況,并會同余慶法律援助中心多次與公司進行協商談判。2011年8月,施秉縣人民法院再次組織雙方調解,5名民工終于領到賠款184萬余元。
吳宗選的民情日記記著討薪維權的辛酸經歷和維權碩果:2006年為余慶籍農民工吳成倫在河北省務工致一級傷殘索賠17萬元;2010年為農民工陸永燕聯系當地工會救助2萬元;2012年為在河北省務工的50名農民工索賠26萬元……
幾年來,幫助余慶籍在外務工人員維權20余起,索賠金額300余萬元。